實驗室功能區的布局以高效、安全、流暢為原則,減少不必要的移動和干擾,避免交叉污染和安全隱患,保障實驗人員的安全和健康。
根據研究方向和實驗性質劃分:實驗室應根據其主要研究方向和實驗性質,明確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域,如化學實驗區、生物實驗區、物理實驗區等。
功能區域細化:進一步細化功能區域,包括實驗準備區(用于樣品處理、試劑配制等)、實驗操作區(核心實驗區域,需考慮通風、照明、防腐蝕等)、儀器設備區(放置大型精密儀器,需考慮承重、防震、防塵)、數據處理與辦公區(用于數據記錄、分析、報告撰寫及日常辦公)、存儲區(化學品、樣品、檔案等的安全儲存)以及安全洗眼淋浴區、緊急出口等安全設施區。
實驗室設計應保證人流、物流、氣流的暢通,同時實現清潔區、緩沖區、污染區的有效分離。驗室總體平面布局應包括核心區域、輔助區域和公共設施區域,確保實驗室功能的完整性。
具有精密儀器的實驗室應遠離振動源,溫度要求高的實驗室應設置在陽面,并優先利用自然通風。實驗室的平面布局應按照實驗室運營流程布局設置,充分考慮檢測步驟、人流、物流和污物流等因素。
在具體操作時,可以采用模塊化設計,并預留一定的空間,注重溫度與濕度控制,設置空調凈化系統,通過智能控制系統,實現實驗室設備的智能管理和控制,進一步降低能耗。實驗室的設計堅持實用性,
同類型實驗室應組合在一起,有相同要求的實驗室也應組合在一起,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家具和設備,可調節高度的實驗臺、符合手部力學的操作工具等,減少長時間工作帶來的身體負擔。
實驗室功能區布局原則涉及功能需求與區域劃分、安全優先、靈活性與可擴展性、人性化設計、環保與節能以及合規性等多個方面。共同構成了實驗室布局設計的核心要素,為實驗室的高效運行、安全性和人員舒適度提供了有力保障。